关于确立选题的几个问题一一音乐论文写作系列研究之五
点击上方“音乐名师大讲堂”即可关注
★ 名师讲堂 助梦飞翔 ★
作者简介:蔡际洲(1952~),音乐学家、音乐编辑家,武汉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名师大讲堂主讲名师。
内容摘要
确立选题是指在选泽了课题之后和进行研究之前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其中包括选题的论证、确定论文标题、制定研究计划三个方面的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论文;写作:选题论证;研究计划:音乐教育学;音乐编辑学
序 言
在选择了课题之后至进人研究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环节,这就是选题的确立。确立选题有如下几个步骤:选题的论证、确定论文标题、制定研究计划。 对于一位成熟的音乐学者而言,特别是在撰写普通的投稿论文时,似乎没有这一专门的“确立”环节。但若仔细推敲,这些问题又不可不包含在作者的研究程序和写作思考之中。其实,关于选题论证和研究计划,是在我们的音乐研究工作中和教学工作中经常见到的,比如科研管理中的课题申报与审批、研究生教学中开题报告的专家论证;再如在音乐论文写作这一“系统工程"中,各类研究程序在时间分配上有何不同,其基本规律又有何特点等等。这些问题,目前在音乐学界尚无人进行专门的研究。特别是关于课题论证,在人文社科界涉及此领域者也较少见。笔者在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tilu/tilu01.ht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史哲”、“教育与社会科学”专栏中,以关键词“课题论证”检索,仅有7篇论文,音乐类竟无1篇。此外,笔者曾在-一篇关于硕士论文评估的文章中涉及选题的评估问题1,。但是,该文是对“论文选题”的评估,而非“科研课题选题”的论证”。此外,研究计划的制定看来有些“小儿科”,似与学术研究的宏旨无关。 但在笔者看来,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研究时间,却是音乐研究工作者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内外其他学界对此早已有不少研究成果面世,均对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一定之参考意义。由此可见,这方面的问题也需要给以理论上的支持和回答。以下,笔者试图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关于选题论证
所谓选题论证,就是在考虑好了所研究的课题之后,还须考察它的价值如何与可行性与否。只有通过选题的论证,才能进入下一步的具体研究。
1.选题论证的程序
选题论证的程序大抵为二:第一步是文献学研究,第二步为确定选题的论证方式。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文献学研究是选题论证的关键所在。同时,这一操作程序也是中外学界所公认的学术研究的行为规则,属我们常说的“学术规范”之一。任何学术研究倘若没有这一步,均可视为是违背学术规范的。因为不对该选题所及学科、领域的已有文献作深人地学习和梳理,是无法保证该选题能具有创新性的。因此,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要完成这一步,必须了解该选题所及学科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该选题范围内的历史和现状。要知道这一学科在过去已经进行了哪些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唯此,才能使自己对该学科的研究有所了解,才能知道目前还有哪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等等。学术研究的日的在于知识创新,只有这样,方能消除育目性,避免低水平重复。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且艰苦细致的工作,既不能坐在家里仅凭手头的几本书和几种刊物,更不能凭经验而想当然。因为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经验型的方法是不能奏效的。唯一的方法是:老老实实地、脚踏实地地到图书馆去查阅文献目录、索引和文摘,或上网检索相关资料。一般可按照年代,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进行目录的浏览。无论是专著还是期刊,在历史年代上都要力求一个“全"字。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浏览近期的理论刊物,以获取最新信息。
选题论证的方式也有3种:一是主观性论证,即作者自己对该选题进行论证。 当然这主要是指成熟的理论工作者在研究中的独立思考。二是客观性论证,即由别人来对这一选题提出意见。多为对在读大学生、研究生的选题论证和对科研工作者所申报课题的论证。 三是将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即,既有自己的思考,也有他人的意见。作为学生的学位论文,最好是采用第三种方式。一方面,自己要对该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可行性进行独立思考;另一方面,还须听听指导教师的意见。一般情况下,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论证,都要经过导师指导小组或系学术委员会的审定通过。
2.选题论证的内容
选题的论证,一般是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学术价值论证和可行性论证。
(1)学术价值论证
学术价值是指该选题在知识创新上的意义。学术价值的论证,主要是判断该选题是否值得研究,是否对音乐理论的建设和音乐实践具有积极意义,若有,其价值有多大等等。对选题进行学术价值的论证,其中还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之分。前者一般是指基础性研究的学科,诸如音乐美学、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考古学等。后者则是指应用性研究的学科,诸如作曲理论、音乐教育学、音乐表演等等.
关于理论价值,首先是看该选题是否能解决一个新的理论问题,看其在本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如何。 这是理论价值论证的第一步。一般而言,凡本学科没有研究过或是有待开辟的一个新领域,凡已研究过但不够深人还值得进一步探索或尚有疏漏、谬误者等等,都应看作是有理论价值的选题,其区别只是价值的大小而已。
理论价值论证的第二步是考察该选题价值的大小。在音乐学的每个学科中,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历史和理论体系。其中有宏观的问题,也有微观的问题;有本学科内的问题,也有跨学科的问题;有重大问题,也有一般问题等等。一般说来,同样是具有新意的选题,宏观的问题、跨学科的问题、重大问题等等影响较大,其理论意义和学术地位都较为重要。比如在以下选题中,前者比后者的地位更为重要,也就更有理论价值。
民族音乐学在中国,xx地区的民族音乐学研究
20世纪的二胡艺术,近10年来的二胡艺术
杨荫浏学术思想研究、周少梅学术思想研究
音乐社会学与民族音乐学之比较、音乐社会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研究、贝多芬的声乐套曲《致远方爱人》
格林卡的歌剧《伊万·苏萨宁》研究、达尔戈梅日斯基的歌剧《石客》研究
......
诚然,理论价值的大小一般与选题的难易有关。即前者较难,后者较易。这里的比较只是就理论价值大小而言,并不是说要求初学者都去作大课题、跨学科的课题和重大课题才有价值。因为往往有影响的大课题或重要的音乐家、重要作品别人早已研究过,要在这一领域提出新问题、新见解并非易事。作者只有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考虑其价值才是。
应用价值和理论价值之区别,主要体现在对现实音乐生活或音乐实践的意义上。 诸如音乐教育、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等方面问题,虽然也有其自身的学术理论意义,甚至在某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基础研究性质;但对于现实的音乐生活、音乐实践来说,更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因此,对这些特定的研究领域,从应用价值的角度来进行论证也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音乐教育方面的选题“电脑视唱练耳教学研究”、“钢琴集体课教学方法研究";音乐创作方面的“朱践耳交响曲的民族特征”、“韦伯恩作品研究";音乐表演方面的“爵士长笛演奏技法”、"德国艺术歌曲的演唱”;音乐编辑学方面的“音乐学术期刊的办刊特色”、“音乐学术论文的规范问题”、“广播剧配乐中的编辑问题”等等。这些选题,虽然在理论上不一定有重大的建树,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应是毋庸置疑的。
关于应用价值的论证,主要结合现实音乐生活和音乐实践来进行考患。因此,从学术创新的意义上讲,只要是前人没有研究过,或研究中尚有问题须重新审视的,均可看作是有意义的选题。 关于其价值的大小,则可从该选题的影响面、音乐实践需要的紧迫度进行考虑。一般而言,影响面广且对音乐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选题,音乐实践中亟需理论给以支持的选题,其应用价值相对大一些。
(2)可行性论证
可行性论证是结合作者的主客观条件看这一选题的难易程度。一般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选题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必要的资料、作者本人的学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写作时间的长短等等。在可行性论证中需要考虑的有如下几种关系:
选题的难易与课题本身的特点有关。一般说来,选题大难度也大。这类选题多属宏观方面的问题,涉及面广,需要的资料和时间也多;同时,对作者的学术视野和知识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选题小就正好相反。 此外是选题的类型。如"前沿性的课题”和“填补空白的课题",由于对某一学科的发展和对某一领域的开拓具有创造性的意义,因此难度也较大;“基础性课题”和“补充前说的课题”则难度相对较小。②
选题的难易也与作者的主观条件有关。 同样大小的选题,同样是“前沿性”或“基础性”的选题,有的人感到难,有的人却感到不难。 因此,在选题的类型与难易问题上,要同时考虑作者自己的主观条件等因索。 主观条件既有作者的知识结构问题,也有其研究能力问题。作为学生或较年轻的音乐理论工作者,由于缺乏经验和一定的学术积累,一般不宜选择较难的、较大的课题。
选题的难易还与资料的来源有关。同样难度的选题,但资料的来源不一样,也意味着难易程度有别。一般说来,“一手资料”比“二手资料”的收集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由此可见从事音乐美学、音乐史学和作曲理论研究的资料相对容易收集一一工作地点主要在图书馆;民族音乐学、音乐考古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和音乐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或须进行实地考察,或须进行科学实验,因而在资料工作方面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
根据以上的表述,经学术价值论证后确有新意的选题,由于作者主客观条件方面的种种原因,若还有困难的话,则可用“大题小作"的方法来进行“化解"。也就是说可将大题目分解成小题目,再从中选其适合的。比如:
贝多芬作品研究一贝多芬钢琴作品研究一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一+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研究一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的和声语官研究;
20世纪音乐研究一+20世纪中国音乐研究一20世纪中国声乐作品研究一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研究一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中音乐与语言的关系;
川剧音乐研究一川剧高腔研究一+川剧高腔的帮腔研究一川剧高腔帮腔中的衬词与拖腔研究;
20世纪民族声乐理论文献研究一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声乐理论文献研究一近10年来的民族声乐理论文献研究-+2000年度民族声乐理论文献研究
如此层层限制,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小,越来越具体,直至自己的能力、时间所及并能取得最佳成果为止。 在我们许多研究生的选题中,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況。
如果说大题目范围广,难以驾驭,难以面面俱到的话;小题目则有易于掌握的优点。一般有经验的学者大多选择较小的题目。然而,选择小题目时,在某种情况下也应考虑其潜在的深度和广度。因为,有些小题目对于一般学术论文来说是可行的,但对学位论文特别是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来说,还有一个学术“分量”或曰理论的深度和广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考虑能通过小题目写出大文章来一一也就是常说的“小题大作"。
如沈洽的硕士学位论文《音腔论》),以中国音乐体系中单个音的基本特征“音腔”为对象,然后从多方面展开论述:
音腔的定义一音腔的构成与划分一音腔的分类原则一音腔生成的原因一音腔在音乐结构中的地位一音腔与记谱法、调式理论、节拍观念的关系(在全文的表述方式上,还始终贯穿中西比较的方法)
再如李玫的博士学位论文("中立音"音律的本质与文化学研究》,作者仅以“中立音”这一小题目,就作了一大篇文章。除了第一章“国内外中立音研究现状和历史的综述”外,其余各章节内容为:
第二章 关于方法论的解释以及中立音审美意义的音乐物理学依据(第一节 有关方法论的思考、第二节 中立音审美意义的音乐物理学依据)
第三章 各民族、地区、国家民间音乐的测音数据分析(第一节 谱例及测音结果、第二节 各民族特殊调式音阶的乐律学分析、第三节 非典型中立音的音律现象)
第四章 出土乐器测音数据所反映的中立音程关系(第一节 新石器时期的乐器测音数据分析、第二节 殷代编钟、磬测音数据分析、第三节 西周编甬钟、编警测音数据分析、第四节 春秋、战国乐器测音数据分析)
第五章 中立音赖以存在的民间乐器机制(第一节 吹管乐器匀孔现象的律学意义、第二节 琉特类乐器的中立音、第三节 齐特尔类乐器的中立音机制、第四节 泛音乐器和定音乐器所使用的中立音)
第六章 各民族中立音现象之文化背景比较(第一节 波斯-阿拉伯乐系范围的中立音、第二节中国乐系范围的中立音现象)
“小题大作"的实质,就是将某一个小问题写出深度,写出广度。其特点在于把研究对象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通过纵向、横向的联系和开掘,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旁征博引,多方求证,来揭示音乐事项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
二、拟定论文标题
确立选题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拟定论文的标题。
1.课题与标题的关系
课题与论文标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标题,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材料提炼观点和见解后,写成的论文题目。它直接或间接体现着论文的中心论点和主要内容。一般而言,论文标题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课题要小,面要窄一些。所谓课题,是指音乐中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研究目的和对象。是其中需要研究、探讨的尚未认识、尚未解决的特定问题。如常见的有“曾侯乙墓出土乐器研究"、“20世纪中青年作曲家创作技法研究”,“湖北民间音乐研究”等等。一般而言,课题所涉及的研究范围相对要宽泛一些、宏观一些。
从课题和标题二者的关系上看,一般是某一课题中包含有若干论文标题。因为作为一篇论文来说,其篇幅总是有限的。如上述的“曾侯乙墓出土乐器研究”这一课题中,就可有《曾侯乙编钟铭文乐学体系初探》、《曾侯乙编钟的文化属性分析》、《均钟考》等论文标题。在“20世纪中青年作曲家创作技法研究”中,就有《谭盾“第一弦乐四重奏"中的民族风格》、《瞿小松<(Mong dong>的结构特征》等论文标题。在“"湖北民间音乐研究”中,可有《湖北民歌色彩区的划分>、<鄂西山歌的结构特征》、《湖北民间器乐《十样景)研究》等标题。
可见,课题与论文标题有着明显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简而言之,课题是某一研究方向和范围,标题是某篇论文的命名.
2.课题研究后的结果
课题经研究后的结果,往往是确定论文标题的重要依据。但这里是指课题研究之前对论文标题的初步拟定。课题经研究后,一般有3种结果:一是获得预想的结论或结果,可以写成论文。但一般不宜用课题名代替论文标题名,以免出现标题过于宽泛、大而无当的现象。二是全部或部分地否定了原来的设想,得出新的结果或结论,论文就要根据新的结果或结论来确定标题。这种情况在实际写作中是常常见到的。 三是没有取得任何结果或结论,论文自然无从写起。
上述第二、三点,一般多为音乐社会学、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等学科中带有调查、实验性质的课题或民族音乐学和音乐史学中关于音乐形态等作量化分析的课题。在这些领域中,常常有与自己原来预想结果不一样的情形发生。由此可见,论文标题的拟定,也是一个初步意义上的工作,有时在基本研究工作结束甚至在文章写成以后,标题最后才确定的情况也是常见的。
三、制定研究计划
在选题和论文标题基本确定之后,就可以开始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了.这些工作大抵有:资料收集(含查阅文献、实地考察、科学实验等)、整理研究、构思谋篇、撰写论文、修改定稿等等。面对这些工作及其程序,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以下分别对国内外综合性大学和国内音乐学各专业的情况进行讨论。
1.国内外综合性大学的经验概观
国内外综合性大学的有些经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据一位美国文献工作者对美国和日本的一批化学研究人员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后的时间规律(见表1)。此外,也有人对国内文科论文写作的时间作过介绍(见表2)
以上可看出,从查阅文献、研究构思到论文撰写,其时间大抵上是由多而少的一个递减过程。尤其是在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构思上要耗费大量时间,提笔撰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仅占10%左右。由此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熟悉该学科、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大量占有研究资料,以及研究构思等等,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中的重要地位。尽管文字表达也很重要,但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仅系一个将研究结果报告出来的程序,是一“水到渠成"的工作。
2.音乐论文写作的时间分配情况
音乐论文在写作上又有其特殊的一面,同时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
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往往因人而异。除专职研究人员外,有的是利用课余时间写作,也有的是利用假期写作,目前还不大好对其写作时间上的规律进行研究。在笔者所熟知的一些音乐学者中,有的写作一篇文章仅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也有的要耗费半年多甚至长达几年的时间(其中还包括若干次修改等等)。而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则由于时间比较集中,便于了解其中之规律。故此笔者曾对国内部分音乐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做过一个粗略的调查,特将基本情况按各学科(专业)的研究特点分别整理成3个方面的内容,兹列表如下:
从表3~表5可以看出,音乐学各学科(专业)由于其研究特点或曰研究角度的差异,在工作程序上、时间分配上也都有所不同。比如民族音乐学、音乐考古学等专业,在资料的收集方面除了需要查阅书面文献之外,还有实地考察这一环节。同时,在资料的研究过程中,还有记谱、整理采访资料等内容。音乐美学、音乐史学等专业在查阅文献的时间上可能有所侧重。作曲技术理论的研究,在制定计划时,还须将研究乐谱的时间适当分配多一些。同时,不同的学位论文写作,各自所耗费的总体时间也不尽相同(这里是指从确定选题开始直至论文修改完毕的全部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比如硕士论文,一般为1年左右。其中作曲技术理论大约为9.8个月;其他音乐理论专业大约为11.6个月。博士论文的时间一般较长,大约需要30个月左右。
音乐表演专业的学位论文写作(以下主要指硕士学位论文),在时间分配上可根据具体情况大体参照上述几个学科(专业)的作法。 据笔者对音乐表演专业论文的粗略观察,可分为如下几种情况:如果以研究作品的艺术处理或表演上的技术特点为主的话,可参照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时间分配方案;有些专业若须运用实地考察的方法,并主要研究某一音乐品种的特殊表演方法及特点,则可考虑运用民族音乐学、音乐考古学的做法;如果以音乐表演基本理论和表演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则可以借鉴音乐史学、音乐美学的研究特点等等。目前国内各音乐表演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在篇幅的要求上还不尽一-致。 如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中的音乐院系,基本上与音乐理论专业相同;但在单科音乐艺术学院中,该专业研究生除了要参加论文答辩外,一般还须有一台音乐会作为毕业成绩之一部分。因而其学位论文的篇幅比理论专业相对要短些,在工作量和所需时间上也相应要少一些,一般大约6个月左右。
若将音乐学研究与其他文理科相比较,其基本规律大致相似。 也就是说,从查阅文献到研究构思再至论文撰写,其时间分配也基本呈递减状。 而主要区别在撰写论文的时间上,即音乐学研究在撰写论文的时间上要多一些(约高出10%~20%).这可能与音乐论文中所运用的乐谱、图例等较多,而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有关。
综上所述,各学科(专业)的学位论文写作可参考上述各类表格的时间分配方案,并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进行研究计划的制定,作好时间上的合理安排。
注 释
①科研课题的论证和学术论文的评估,有较大的不同之处。对同样是具有新意的学术论文来说,其价值的大小一般可从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来进行考虑;文章发表后,还可看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大小,甚至包括其“引用率”等量化手段一一有一验证的过程。但是,科研课题的论证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其最为特殊之处是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若是“客观性论证”",更应提倡同行专家匿名评审。事实上,无论是学术论文也好,还是科研课题也好,对其学术价值大小的判断是一颇为繁难的问题。为此,笔者曾与周勤如、郭树群、杨民康、宋瑾、洛秦、宋祥瑞、陈荃有等编辑同仁交换过意见。 正因如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仅系作者的一业不太成熟的看法而已。
②所谓"前沿性课题"和“基础性课题”,是指对学科发展的意义而言的,目前音乐学界对此也没有较为一致的看法,更无这方面的专门研究。窃以为,前者是指能反映该学科最新动向的,且能推动学科发展而具有开创性的课题;后者虽不能对学科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和具有开创性,但能使学科的"大厦”更加完美、更加精致。关于"填朴空白的课题”和“补充前说的课题”详参拙文"音乐论文写作系列研究之四(上)"的注释3。
③在此,特向给笔者提供帮助的刘勇、项阳、陈荃有、宋瑾、李玫、李诗原、孙晓晖、方建军、徐元勇、李幼平、宋祥瑞、周耘、杨汉丹、孙凡、钱仁平、周雪石、胡向阳、张君仁、王静怡、张磊、酬卫华、吴少静、章俊、吴倩、杨青等诸位博士、硕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蔡际洲.音乐类硕士学位论文的定量评估[J].中国音乐,2002,(1):p15-18.
[2]沈 洽.民族音乐学论文选:音腔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p26-68.
[3]李 玫.“中立音"音律的本质与文化学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油印本).
[4]陈果安,徐新平.大学文科毕业论文导写[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p57.
原文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 第3期
往期回顾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